新闻中心
news
news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就“健康中国行动”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在京召开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内容要点。
在我国,无论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大众对于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缺乏对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性、有效性的认识。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二九九”,即两项行动目标、个人和家庭九项行动措施,社会和政府九项行动措施。
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过程中,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做哪些呢?
行动目标
雷正龙副局长介绍,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目标:
一是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
二是焦虑障碍、抑郁症、失眠障碍患病率等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医务人员要做这些
一是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针对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普遍不足的现状,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具有心理行为问题人员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对易伴发心理行为问题的躯体疾病患者开展心理支持服务,鼓励开展睡眠相关诊疗服务。
二是构建心理服务网络
发挥基层社区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网底作用,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同时,注重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三是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与使用机制
目前,心理健康工作人员面临专业人员少、工作岗位不明确、保障机制不到位等问题,本行动对加大专业人员培养、设立工作岗位、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等提出要求。
五是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服务
借鉴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经验,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联合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报告、救治救助、康复服务等工作。
六是强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职责
要求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在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上,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培训,使其具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识别、处置能力。
促进全民身心健康,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参与,更需要广大居民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